> 文章列表 > “此恨有谁知”的出处是哪里

“此恨有谁知”的出处是哪里

“此恨有谁知”的出处是哪里

“此恨有谁知”出自宋代危昴霄的《眼儿媚(题九里桥)》。

“此恨有谁知”全诗

《眼儿媚(题九里桥)》

宋代 危昴霄

睛云十丈跨杉溪。

偏称夜凉时。

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

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

《眼儿媚(题九里桥)》危昴霄 翻译、赏析和诗意

《眼儿媚(题九里桥)》是宋代诗人危昴霄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来到九里桥的情景,观赏到美丽的月景和霜雪飞舞,表达了对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对人世之情的悲伤。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望着云儿跨过十丈高的杉树溪,

偏爱夜凉时分。

我来的时候,月亮正好,

照亮了冷冷清清的一片,万木上飞舞的霜。

可我行将谪仙,不再住在人间世,

这悲伤有谁能了解。

有谁能把我的姿态画下来,

依靠栏杆聆听流水,却忘了回家。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展现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作者通过描绘云儿跨过十丈高的杉树溪以及夜晚的月光和飞舞的霜雪,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借用夜晚的寂静和清冷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了对仙境之美的向往。

同时,诗词中暗含了作者对离别人世的悲伤和无奈。作者通过表达行将谪仙的命运,展示了对离开人间世界的痛苦和苦闷。诗人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表达了对人世之情的伤感。

最后两句“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表达了作者沉浸在美景中的状态,让人琢磨不已。这里的“何人画我”指的是谁能把作者的姿态和心情描绘出来,倚靠栏杆聆听流水却忘了回家,显示了作者在这美景中的与世隔绝和忘我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描写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并展示了作者对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对人世之情的悲伤。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痛苦感受,诗词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诗词中的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共鸣,使读者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